标题莫名让我代入了一些纯爱剧情(。

没想到还有后续,看来陷入了雪哥哥的魅力(bushi

上回说到,有感受到和雪哥哥对话的欢乐;尽管有普通的通式对话,针对不同形态、不同评级的雪人也有很多限定对话,由此感到他是个生动的存在。本篇打算继续思考 回味 这些对话。

标点中的情绪

以前上学的时候,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总是强调标点符号的运用:比如一句长句中要记得加逗号不然读者不知道在哪里断句一口气也读不完。再比如,要记得在句末加句号,而不是字句之间一直用逗号,语段“绵绵无绝期”,读者可能会迷失在这些语句之间,无法理解所表达的,主旨自然也无法传递。

除了用逗号、句号,也需要时常使用一些相对特殊的标点来渲染氛围和情绪:比如表示“感叹、惊叹、惊讶”的感叹号。在和完美雪人的对话中,感叹号传递了溢于言表的兴奋和高兴;在和黄金比例评价失之交臂的普通雪人的对话中,感叹号是可惜;而在牙白雪人的对话中,感叹号则被脑补出悔不当初、痛不欲生(夸张了)的感觉。

screenshot

screenshot

省略号也常出现在对话中,特别是牙白雪人的碎碎念,那份外貌焦虑带来的自卑和寂寥感。 screenshot

声音

然而对于单纯的文字,总各有自己的解读,如何让众多不同的玩家有所共情?接着有在想,如果配上音效或者玩家的自动反应(画面、音效),这些对话会不会变得更有趣?比如摇树时面对掉下来的蜂窝,玩家会自动做出惊讶反应(大头表情加音效);将这个惊讶反应加在玩家堆出牙白雪人的时候感觉冲击更大。不过也存在人自愿就想堆一些奇奇怪怪的雪哥哥,惊讶反应是否应景?或者说简简单单堆个雪人,不是完美雪人的话,之后甚至可能不会接着聊天,这段对话存在的意义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加上渲染效果吗?

对声音的偏重,也许是小时候的学习养成或者后天观影的习惯。电影是靠人说出来的声音和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画面构图、色彩、环境音等多种因素来传达剧本里的对话。最近的电影《爱情神话》,尽管不想提,但是其中有位女主将上海话里的“灵啊”演绎得…太灵了!声线够嗲,眼睛发亮,语速灵动,确实灵啊。而且据导演后记,她用普通话写的剧本。是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自己加上一些上海常用语,并在恰当的地方反复出现。重复就是力量,加深了观众对她以及这个近乎似音效的口头禅的印象。(当然,电影也只停留在这些小聪明上,再无其他。)

潦草收尾

然后联想到了纸质漫画等没有声音的艺术载体,在传达情绪的过程中,除了文字,就是画面。分镜中对于环境描绘的细节,在主人公之间切换镜头来体现的距离,对立色渲染的诡异。而与牙白雪哥哥的对话时,看着画面中的仿佛加上大头特效的雪哥哥,接受无尽的吐槽和指导意见也在情理之中吧。像是面对美食的小新会“哇”,面对A君的momo会“啊”,面对二藤的桃濑可以肆意聊宅话题。所以,需要配合对象、情景,对话内容和之间的情绪或许更容易被理解。

跳跃的兔子h

附后:

延伸阅读:括号的用法